English

大河两岸水乡美

1998-06-24 来源:光明日报 周本 我有话说

浩瀚的大河,静静地流淌,不舍昼夜。

我从开罗乘坐火车,沿着河谷缓缓向埃及南方驶去,饱览了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和热带沙漠风光。

这条大河,就是非洲第一大河、世界第二大河——尼罗河。

尼罗河,长6700多公里,上接乌干达的白尼罗河和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,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后,流入埃及,从南到北,长1500多公里,如一条白练,似一串明珠,在万顷良田和无垠沙漠的映衬下,璀璨夺目,熠熠生辉。它滋润着大地,哺育着人和其他生灵,被埃及人亲切地称为“母亲河”。

是的,就是这条大河,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,成了人类的发祥地之一。过去,在漫长的洪荒时代,因为科学水平的限制,人们还不了解它,不认识它,它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状态,时而安详、宁静,像慈爱的母亲,以博大的胸怀,给人们以粮米、鱼虾和航行之利;时而又像脱缰的野马,奔腾咆哮,到处泛滥,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与不幸。世世代代,年复一年,人们就在它的身旁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创造了世界,又改造了世界。

如今,在人们的关心与护持下,这条母亲河显得更温驯,更善良,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。从1898年起,埃及人两次拦河筑坝,改造大河,驯服大河,利用丰富的水源造福人类。这项工程,以1960年动工的一次最为浩大,历时10年有余,耗资近百万美元,建成长3600米,高110米,底面各宽980米和40米的巨型大坝,形成长500公里、宽10公里的大水库,蓄水1570亿立方米,可灌溉耕地800多万亩,发电100亿度,年产鱼近1万吨。这个巨大的人工湖,既可控制洪水泛滥,又不致使宝贵的河水无限制地流失。现在,那人工开凿的大小支流和灌溉渠,纵横交错,遍及大河两岸,使沙漠变良田,良田更肥美。在车上,我极目远眺,眼观四方,细察城镇和乡村,视野所及,颇有“家家流水,户户垂杨”的风貌。看,那椰枣树、芒果树、甘蔗园、油菜、高粱、大豆、玉米、水稻和棉花等农田,处处有沟渠环绕,涵洞相连,一派兴旺景象。在村头和河边,常有穆斯林打扮的妇女和姑娘来来往往,或洗涤衣物,或头顶水罐与箩筐之类,虽很朴素,却楚楚动人。在田野和果园,裹着头巾和穿着长袍的男人,则弯腰曲背,把锄劳作。伴随他们的,时有从河上展翅而至的长腿白色鸥鸟在觅食,清秀高雅,仿佛画中。农家的主要役畜水牛,有的在耕田,有的在歇晌,懒洋洋地躺在河畔,尽享淙淙流水的清凉。路边的绿树红花则五彩缤纷,与那田园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。

车出开罗,蓝天白云下,透过忽隐忽现的婆娑树影,还可看到举世闻名的古埃及法老陵墓,巍峨高大,深含几分神秘色彩。

这样的画面,这样的田园,在尼罗河两岸展开,形成了以沙漠为主的埃及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廊,为人们提供各种农副产品与其他生活所需。

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,是由东西两条支流杜姆亚特和赖希德冲积而成,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,大部分仍是待开垦的处女地。乘车穿行其间,可见沙海茫茫,绿洲片片,如诗如画,别有洞天。那沙海,高低起伏,寸草不生,荒凉死寂;那绿洲,林木茂盛,禾苗茁壮,生机勃勃。果园里植有蕃石榴、柠檬、椰枣、葡萄和芒果等树;农田中种有小麦、高粱、大豆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和花生等,四季常青,硕果累累。滋润和哺育这些绿洲的,就是从这两条支流通过大小沟渠引去的水,源源不断,源远流长。一些地势低洼处还形成沼泽,成了养鱼的好地方。水是生命,水是鱼米,水是财富。水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,民虽不很富裕,却很少有冻馁之苦,难怪人们称尼罗河为“母亲河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